武汉文学周在清源书店隆重举行 文学大家与江大师生谈诗说文

发布者: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9-10-06浏览次数:1313

为充分展示70年武汉文化成就,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气氛,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风尚,9月24日上午10点,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,江汉大学、武汉市文联、武汉出版集团共同主办的“武汉文学周”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清源书店隆重拉开了序幕。9月24日--30日,李修文、车延高、李强、董宏猷、张执浩、刘醒龙等武汉本地著名作家、诗人联袂做客江汉大学清源书店,以系列访谈的方式,给武汉市民、江汉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场丰盛的文学宴会。


         9月24日上午,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、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桂成教授进行第一场访谈,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帷幕。李修文从《山河袈裟》、《致江东父老》的创作初衷、创作过程以及数十年写作生涯的经历等方面和江大师生、读者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感悟和抱负。李修文认为,他的写作意义在于寻求着自我突破的可能,写作抱负则是创造出具有“山河之气”的汉语之美。

  


下午,江汉大学党委书记、诗人李强携带诗集《山高水长》、《潮水来了》,与读者分享了诗人的成长经历、诗歌创作理念等。李强书记深情回顾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萌发、成长、成熟历程。在八十年代诗歌风潮正盛时期,他在华中工学院图书管接触朦胧诗派诗歌,点燃了成为一个诗人的梦想。继而在学习诗人穆旦和作家川端康成作品的过程中,吸取了丰厚的创作养分,奠定了成为一个诗人的深厚基础。而自2015年进入江汉大学工作后,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井喷期和成熟期,而逐渐探索出丰富、干净、传神的审美风格,并将此认定为持续追求的写作目标。在论及诗歌创作的价值时,李强书记认为,诗歌创作应该对称于这个伟大的时代,真诚地咏叹真善美、传递正能量。另外,李强书记分享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时间表:既有固定的创作时间,又有依照灵感喷发的机动写作时间;既有随性所至的自由书写,又有针对同题任务的硬写,全面展现了一个诗人的养成计划。

  

  

9月25日上午,江汉大学著名诗人柳宗宣、刘洁岷、靳小蓉三人对谈,就诗集《笛音和语音》、《在蚂蚁的阴影下》、《隐逸在白昼》与读者畅谈文学。他们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,主要围绕好诗的标准作了深入探讨。柳宗宣强调要立足诗歌的语言本体,避免流俗鄙见,树立起真正的诗歌典范;刘洁岷结合编撰两岸诗典的经验,强调确立一种纯正诗歌审美趣味的重要性,而靳小蓉则关注诗歌需用精准的语言准确传达情感经验等。


9月26日下午,著名网络作家张柳就“一生一世”系列作品,与江汉大学陈澜、但红光老师对谈,深入探讨了作家的责任和创作心态等。张柳认为,文学作品需要拥有导人向善、予人乐观的力量,而一个作家需要遵循自己的创作价值而自由地写作。

9月27日上午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车延高携诗集《诗眼看武汉》、《向往温暖》,就诗歌创作灵感的生发等问题,与读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诗人车延高认为:“灵感不会凭空产生,灵感一定有自己横空出世的根基和土壤,这就是厚重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灵感是风从生活和承载生活的土地上吹来的神奇的种子”。车延高表示,他的《诗眼看武汉》、《向往温暖》等作品,在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中,表达了对武汉大地与人民、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的真诚热爱,记录和见证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和凡俗生活。

9月28日上午,国家一级作家、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、武汉市文联副主席、武汉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董宏猷就作品《长江的孩子》《兵马俑快跑》,讲述对文学的见解,在悦读中教会孩子如何写作。

9月29日上午,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、《汉诗》执行主编张执浩与大家深刻讲解诗歌与生活的关系。张执浩认为,每个人都是诗人,诗本身就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只要永远有一颗敏感好奇的内心,都能捕捉到内心柔软的诗意情怀。他现场朗诵了自己的几首诗歌,展现了诗歌写作的生发与延伸过程。这种亲身示范与现场教学,激发了读者创作诗歌的渴望与信心。

  

  

9月29日下午,湖北省文联主席、《芳草》文学杂志主编、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副主任刘醒龙,就作品《文学回忆录》《蟠虺》展开文学交流。


9月30日上午,江大学生文学社团就《涅槃》、《海天涯》、《隔山来信》文学报刊与读者畅谈文学创作的经验与困惑,鼓励大家热爱文学创作。


 “武汉读书周”系列活动中,与谈作家以各自的创作经验,展现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,在为读者带来审美体验和智性愉悦的同时,也为读者以诗意眼光打量生活带来了启迪。在热烈的掌声中,本次活动获得了圆满的结束。



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撰稿人: 万冲)

XML 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