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3日,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。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,党的十八大以来,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,多次讲述自己与书结下的“不解之缘”,倡导全社会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,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工作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、一种境界要求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书籍有《浮士德》《当代英雄》《战争论》等作品,江汉大学188金宝搏在线登录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“与总书记同读一本书”活动,一起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。让我们一起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推荐的书籍吧。
感悟《浮士德》的精神之美
田晗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花费毕生精力创作的巨作,作者以诗剧的形式、细腻的笔法刻画出了一个性格里有着两种矛盾冲突的人物形象——浮士德。一方面,诗剧中浮士德对世俗诱惑本能的渴望,揭示了人性的不完善;另一方面,浮士德以永不停歇、追求自我的形象,体现其在人生探索之路上的奋进精神。浮士德对探索人生真理的执着让他战胜了困难与诱惑,使其灵魂免遭恶魔梅菲斯特之手。
浮士德沦为上帝与魔鬼的赌注,作为渺小的人类是不公平的。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世人看来不平等的对抗,才彰显了浮土德坚韧顽强、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品格。浮士德一生中经历了五个追求阶段,知识追求、爱情追求、政治追求、古典美追求、事业追求。在第一阶段知识追求时,他厌倦了在知识的象牙塔之下日复一日地浏览着繁琐僵化的知识,他渴望摆脱书本的牢笼,沉沦于追求本我的欲望,不惜用鲜血和灵魂作抵押,去感受刹那的、美好的瞬间。在爱情追求和古典美追求上玛甘泪与海伦使他屡屡碰壁。他开始转而追求政治,但现实的腐败让他明白难有作为。浮士德开始希望在海边的封地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王国,最后却事与愿违,悲伤过度的他双目失明、颓然倒地。浮士德这一生有过许多追求,他在欲望与理性中不断徘徊,但浮士德在追求的过程中,总是抱着批判自我的态度,在不断否定旧我的过程中确立新的自我,将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不断地拓宽,最后自己的追求达到了超我的境界。
正如《易经》中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每个人在追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,都无法逃避个人欲望和道德伦理这两个问题,而浮士德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个人享乐,而是在于趋善向善的过程和行为。《浮士德》一书中曾说:“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,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。”这也说明了人类可能会屈服于一时的欲望,可人类终究会追求理性与美德。
《浮士德》激励我们奋勇前行
刘雅萱
《浮士德》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,我认为读《浮士德》的难度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。《浮士德》和荷马史诗、但丁的神曲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并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座里程碑,是歌德用时将近60年完成的一个剧作,贯穿了歌德创作生涯的始终,这是一个不同于以往,完全属于歌德的《浮士德》。
《浮士德》是以民间传说改编的作品,想象力丰富。歌德所著的《浮士德》主要讲的是上帝和魔鬼打赌,魔鬼认为人类很容易屈服于欲望,上帝则认为人类会用理性战胜欲望。故事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博士,每天固守在自己的书斋里搞研究却一事无成,自渐形秽,甚至想要一死了之,于是魔鬼就来找到浮士德,魔鬼跟浮士德打了一个赌:约定魔鬼实现浮士德的一切愿望,一旦浮士德满足了魔鬼,魔鬼就拿走他的灵魂,厌倦这种生活的浮士德同意了这份赌约。之后魔鬼就帮着浮士德去实现他的无数欲望,但是每一次的奋斗和追逐都以失败告终,浮士德经历了爱情悲剧、政治悲剧等等,却没有在这种不断地否定中放弃,他在每一次失败之后会立即重拾信心去继续探寻,让我看到了浮士德的生命具有了存在的意义。虽然他犯了很多错误,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失败,但是他的理想一直都在,并且为之奋斗不息,因为浮士德证明了人类可能会一时屈服于欲望,可人类终究会追求理性与美德。
《浮士德》中说“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,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”。在人生的征途中,“魔鬼”也会常常出现在身旁,不断刺激和引诱我们,驱使我们做出不一样的选择,人并非是纯粹的善恶对立,因为怎么出发没那么重要,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出发行动起来,还有我们要保持警惕时刻反省,最终也能够走向通往光明的正途。
每一个时代都有英雄
赛烨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讲述过他读书的过程和思考,而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莱蒙托夫《当代英雄》的评价使我深受触动:“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《当代英雄》,说英雄,谁是英雄啊?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。当时,在梁家河的山沟里看这本书,那种感受很强烈。”
诚然,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,这些英雄并非生来便是英雄,他们在被人们唤作英雄以前,跨越过千山万水,克服种种艰难,成常人所不能之事。是他们的非凡造就了他们的英雄,也是他们的平凡造就了他们的英雄。正如《当代英雄》中的毕巧林,他的行为举止本不是一位英雄所应有的,他迷茫、愤慨、冲动、孤独,具有那个时代青年所应有的一切气质:想要去感受一切,有想要感受一切的热情,却没有承担一切后果的能力。而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普通的形象,莱蒙托夫却以“当代英雄”为名,他说:“先生们,‘当代英雄’确实是肖像,但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。这是整个我们这一代人的缺陷充分发展而构成的肖像。”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激励与期望——人无完人,当代青年要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局限的前提下,发奋图强,砥砺前行,不断地完善自己,为时代发展奋斗不息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时,给予了当代青年最真诚的祝愿:“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,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。经世致用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贡献你们的所有才智。”读完《当代英雄》,我觉得作为新时代青年,一定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与祝福,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所有才智,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“当代英雄”!
为人类的发展谋幸福
邢嘉璇
在读研究生期间,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《战争论》这本书,共包括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,作者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。书中主要讲述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,认为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另一种延伸,书中强调了人的要素尤其是精神财富在战争输赢中的功效,认为指挥者的能力和军队的武德是作战的重点。论述了战争的特性有向人民战争变化的发展趋势,高度肯定了人民战争的主导地位和功效。阐述了战略与战术、攻击与防御力、战争目的与手段的相互关系,明确提出了集中化优点军力击溃对手的基础理论。为近代西方军事理论基础的奠定打下了坚实基础,作者克劳塞维茨也因此被称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。
书中的观点和理论非常丰富,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战争中的攻防这一片段,克劳塞维茨认为,进攻和防御是战争中的两种基本作战形式。二者是相互联系、相互转化的。整体为防御,局部可能为进攻。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,防御中也含有进攻因素。进攻可转变为防御,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。之所以对这一片段印象深刻,是因为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引发了自己的共鸣,非常认同书中的观点。最好的战略一定不是只进攻,或者只是防御,只进攻而不防御,很容易就把自己的能量耗尽,暴露出自己许多的弱点,从而被敌方轻松击破;只防御而不进攻,只能被动地挨打,让敌方气焰更盛,最好的战略方式一定是既有进攻又有防御的,因为就像书中说的,辩证地去看待进攻与防御,只有对事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,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,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。
后来了解到列宁在1915年读完《战争论》并做了一万多字的批注和心得体会,他广泛运用书中的理论分析战争,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。毛泽东在1938年读完《战争论》,还专门建立了一个《战争论》研讨小组,一起交流探讨彼此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,毛泽东很认同书中的许多观点,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了中国许多的革命战争,造成了深刻的影响。令我感受至深的是,伟大的人往往是爱学习的人,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断接触时代前沿的优秀理论,并结合自己的思考,运用到实际当中,去改变时代和社会,让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。这启发我们当代青年要努力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,喜欢思考的人,努力将自己学到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知识,并灵活运用,发挥更好的功效,促进自身的发展,为人类的发展谋幸福。